仁超看法+ Johnny
投資最好三路進運,制定短、中、長期策略。
Asset Class: 股票、商品、債券、外幣
股票:籃籌/二級/仙股/行業
商品:貴金屬(金/銀)/
債券:政府/公司/垃圾 /行業
外幣:進口(USD/CHF/JPY)/出口 (AUD/NZD/CAD)
房地產:商業/住宅
1. 循環周期
問題是利用循環周期去思考那一個國家比較合適去購買?
美國Cycle (stock market + PPI + Treasury)
中國Cycle
印度Cycle
歐洲Cycle
香港Cycle
1967-1997年 高速成長周期
樓價是30年一個周期
1990年東京樓價見頂
1993年台北樓價見頂
1997年香港樓價見頂
2006年美國樓價見頂
2007年英國樓價見頂
* can CECI data to check
https://libguides.lib.cuhk.edu.hk/c.php?g=536680&p=3673195
巧合地在蕭條期金是大升
http://piketty.pse.ens.fr/files/capital21c/xls/RawDataFiles/GoldPrices17922012.pdf
https://zhuanlan.zhihu.com/p/25159671
自己想法:因為各國盡力印錢保經濟,所以未能在recession 時消滅一些無效率的公司。下一新週期的新公司未能享用平價資源(因無效率的公司消失後留下來),所以會減慢新公司拉動recovery 向上,因此recession 會比一般為長。
同一樣,因為減息,從2000年起(real interest rate 為負數),投資者去投了很多表面是極安全但內裡(尤其是Crisis中)是危險的東西(MBS, CDS)。一般情況下,這是投資者是會受到懲罰,但因為大到不能倒,所以在2008-2009年Fred 救了銀行和保險公司,所以投資者會理解Fred是會救的,因此在QE時代後,更加出力借錢,買一些derivatives 和加大leverage,就係預期Fred 會救,因為2020年的bubble 是整個credit market,而Fred 在股市從高位下跌了2個月內,下跌了超過30%下,就救了股市和債市,5個月內從低位到升破高位,但現在經濟還是很差(當然可以是未來幾個月預期很好),另外,大量資金進入了被Fred救助的ETF ,包括Junk Bond。因此,投資者完全依賴Fred的包底角色去投資,只會令整個market 不負責任的投資。
在過去2008年,有毒資產在銀行和保險公司中,所以Fred用SPV去收買有毒資產,從銀行和保險公司中分離,現在所有人都有買,那怎樣處理呢? Fred的方法是無限QE,救全世界。因此,有毒資產,只能每年一少部份一少部份處理,所以要用好長時間。
無人知Fred會唔會有一天唔救,一日去救,就都重係party
救: 所有野都會升到高位
唔救: 在liquidity crunch 所有野都會跌,除了現金,金都會跌,只係跌後會反彈
- 可能性係stagflation, 為了處理通帳,只有加息+減少liquidity
- 又或者,政府知道要deleverage, 讓企業破產
**長期持有金都唔會贏,就以2008為例,高位有2011-2012年,之後就回落了。
2. 趨勢
According to Subclass of Asset Class
升市時:商品先行、接著是股市、然後到房地產
中國的上海才是未來
3. 擺動指數
Trading 看法
1. 止賺不止蝕
2. 加漲不加跌
3. 寧買當頭起,莫買當頭跌
4. 炒二線股,小小注、大大升
- 只宜動用投資總額的5-10%來尋樂趣,就算閣下獨具遠見都只宜以25%為限
- 投資策略通常如下: 投資10隻趨勢開始對之有利的二線股,而非獨注一隻,然後每次賣掉其中5隻表現跑輸大市的肌份,換入5隻趨勢開始有利的,學習割掉loss, 讓利潤向前跑,每月重複上述過程一次,然後必能找到可升10倍以上的。
5. 投資股票數目6隻為限
- 貴精不貴多,倒如:不應持有多於2隻科技股,不應持有多於2隻資源股,不應持有多於2隻銀行股,不應持有多於2隻地產股
-決定買入一隻股票後,可分三個階段買入,不應一次性把所有資金投入。而投資每隻股份的比重上限為資本總額的20%。
-當股份上升有利潤時,投資者也可分三次賣,先賣掉三分之一,讓其餘利潤往前跑,錢可以慢慢賺。反之一旦看錯市,便應盡快止損離場。
6. 危機基金
- 100% - 歲數 = 100% - 36% = 64% -- 可以買股票
7. 活著是唯一真理
8.長期持有致富的日子已過,取而代之是"三w"時代的來臨--何處投資(where),買賣何股(what)、何時買賣(when)
9.把握行業低潮,回升的一刻
-行業的盛哀周期
10. 優質股的5大特征
- 管理良好
- 具備創意
-毛利率高於15%,邊際利潤也不應太低
-大股東特股比重較大
- 表現出類拔萃、財務狀況良好。除了要借錢購入飛機的航空公司外,投資者應避免投資於高負債公司
11. 避開一些行業
- 零售業及傳媒業
12. 技術分析 (check technical analysis 書)
- Stochastic STC
- Relative Strength Index, RSI
https://rich01.com/rsi-index-review/
- Trend
- MACD
印證Stochastic和RSI,如連MACD也出現信號,可信性有93%
- momentum
- VIX
- ARMS index
Moving average: 當50天線跌穿250天線才是熊市信號
13. 7C 理論
1. Clarity 清晰 = 目標要明確
2. Competence 完美 = 努力學習投資知識,不只要做到最好,還要追求完美。
3. Constraint 約束
4. Creativity 創意
5. Concentration 專注 = 集中全地,完成一個夢想
6. Courage 勇氣
7. Closure 結束=訓練自己在限期內完成任務
18. 訓練自己
由小兵、到將軍、元帥
小兵: 以管窺豹,未見全局
一、如果可以不打仗,最好不打仗
二、如果需要打仗,不打無把握的仗。凡事從長遠的角度來看問題,不再計較短期得失。
事前準確分析大勢
形勢有利時,進攻要狠
形勢不利時,則要忍
不要追求一朝一夕的勝負,而要在意全盤大局的輸贏
19. 市旺莫猜頂,太早看淡也是死罪
20. 技術走勢,只可作短期買賣的參考工具
21. 勿讓勝利沖昏頭腦
贏了三次錢,最好"得些好意須回手",暫時離場冷靜一下
22. 忘記成功,謹記失敗
23. 牛眼投資法
-asset and sector allocation model
-comparison model
找尋未來一年純利大幅增長或純利轉loss 為盈的公司投資
24. 記著
買什麼、何時買、買多少
25. 謙虛的平常心
當趨勢向上時,不妨跟隨看好;一旦趨勢向下,即轉而做空。因為股市永遠不可預測,而且往往不是跌得太過份,就是升得太誇張,不宜死硬堅持立場。
26. 買賣出入,趨勢話事
現已沒有牛熊,在跌市中,我們應由一個衰落的行業,跳去另一個即將興盛的行業。
利用每次反彈,去減持落後大市的股票
27.致力擊中牛眼
利用行業盛衰去制定自己投資的大方向。先尋找未來3-6個月表現可能最出色、純利將進入高增長期的行業。然後參考PE的高低,去決定投入資金的比率。再利用relative performance model 選出強勢股出擊,保持一個月強勢股的股票值得注意,能保持3個月強勢的股票則尤其不簡單。
致富在於投資策略的運用(科學化),例如
在趨勢形成時加入,結束時退出,謠傳時買入,消息正式公告時賣出
集中分析企業的純利前景而決定現存的趨勢能否繼續下去。
28.
基本因素與走勢之間經常在予盾,短期看走勢,長期看基本分析,因為最終走勢必臣服於基本分析。
以萬變應萬變
走勢 - 走勢分析 ( technical analysis )
趨勢 - 一種長期的Trend (moving average can help you to see it more clearly)
第一,在每次升市中,興起的行業、領頭的股票皆不同。不能緊抱昔日風光的股票不放,而尋找下一隻領袖股。
第二,創下52周股價新高的股票,通常可進一步看好。因為此乃勢之所在。
第三,18天和22天的移動平均線是有用的炒賣指針,如18天線重返22天線之上,即短期內股價仍上升,反之如18天線跌穿22天線,則小心為上。
第四,如二線股出現連續強勢數星期而股市指數不見上升,小心大市調整即將出現。
第五,企業公布業績後,股價如能上升10%或以上,代表跌市方向改變。如公布業績後,股價急跌20%或以上,亦代表上升方向已改變。
第六,一隻股股票大升後,如在10%以內窄幅上落,代表另一次較大升幅將會出理。
第七,股份拆細,通常代表企業大股東想賣貨而套回理金,即股價快將見頂;股份合,則代表大股東想收集股份,股價快將見低。
第八,大型企業的股價在惡劣環境下亦可迅速回落。
第九,股價走在消息之前3至6個月。不要輕易聽信好聽消息而決定買賣,請追隨趨勢而非走勢。利用適當的時機買賣投資項目,而非終日埋首評估股票"價值"應該值多少。
第十,牛市中每次跌穿250天移動平均線乃入貨信號;熊市中每次升穿250天移動平均線則是出貨信號。
再次強調,走勢只有助於分析未來6個星期的情況,對中長線的分析毫無幫助。真正能幫助閣下賺錢的,是趨勢(trend)而非走勢圖表(chart)。基本分析只有助投資者在確認趨勢後挑選股票,而非鼓勵投資者不理大勢所趨,只顧尋找和長期持有"超值股"。
留言